UCSD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交流项目学习心得(金月聆)

发布者:张程冬发布时间:2023-11-01浏览次数:291

UCSD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交流项目学习心得

在今年春季3月到6月,我有幸前往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SD)进行学术交流。在那里的学习和生活,让我接触到了各国不同的人,认识到海外的学习方式,感受到他们的学术氛围,体验到轻松舒适的生活气息,总之就是让我眼前一亮。

去年上半年的时候,就有看到UCSD秋季交流项目,当时在申请时间已经晚了,而且我之前根本没有想过要出国,所以没考过托福雅思,也很担心自己的英语水平没办法在国外长期生活。但在我父母的极力鼓励下,找相关负责老师了解项目详情、申请要求等,在我再三考虑、规划后,我决定参加大三第二学期的春季交流项目。事实证明,不要想太多,你的一切顾虑都不是顾虑,只要行动起来就一定有解决办法。

在所有准备工作做好,跟家人朋友道别后,我在三月底怀着紧张又激动的心,踏上了旅程,同行的还有另一个海大的同学,出关的时候海关人员看见我专业是计算机,还郑重地看着我,特地叮嘱一句“你的专业很敏感,要注意自己的安全”,现在想想都哭笑不得。在经历了漫长的飞行后,我们到达了圣地亚哥,那边气候宜人,四季如春,不经常下雨,阳光也很明媚。

但是不幸的是,我落地则“阳”了,在抵达的第二天晚上我发烧了。可能因为我在疫情的时候没有阳过,也不知道是在飞机上还是落地后,感染了新冠,喉咙像刀割一样痛,用了一个晚上的功夫好不容易降温了,但是也低烧了一个星期,咳嗽咳了一个月。另外一个哈工大的难兄难弟,与我相同情况,我们俩都请假缺席了现场报道,还互相推荐退烧药和润喉糖。美国的药真的很猛,喝下去立竿见影,所以大多数的感冒咳嗽药都要求高烧的时候喝。

开学后,就是选课了。但是作为交流生,只能等到本校生确认都选完后才能轮到我们选课,我们的选择方式也更为复杂。首先,我们必须找到心仪的课程后,线上提交申请表;再通过发邮件给这门课的教授,获得上课许可,甚至有些课程要求比较高,需要你提供在校成绩;再将教授同意的邮件截图发给部门邮箱,进行申请;最终,当所有部门都确认之后,你才能真正的加入到这门课中。过程中,有些教授可能看邮箱不勤,很久才能回消息,导致申请第一步就卡了很久,有一个操作系统的教授因为一直不回我消息,我只能在课后,从一堆询问问题的学生中钻出,现场找她表达我的想法。而且,我选的都是CSE系的课程,不像其他系有统一部门批准确认且1至2周就能出结果,CSE必须由该部门亲自确认,且等到将近23周后,部门才会发邮箱通知结果,所以在周围其他专业的同学都已经确认要上的课程的时候,我还在焦灼的等待,毕竟有些课需要组队,只有真正得到批准结果,名字才能录入系统,完成组队。

第一周,因为课程一切都未确定,又可以随意去旁听,我给自己排的满满的,除了为了替换课程确定要上的几门课程以外,我还去了data science的基础课程,想着可以了解一下ds。操作系统那学期有两个教授上,我也都去旁听,觉得自己可以一样的课程听两遍,一定能学的非常扎实,并且名列前茅。但是因为一些课程真的相当火爆,比如ds、信息安全和算法,甚至现场连位置都不够坐,交流生肯定是选不到了,我室友还特地课间找教授,询问能否替她留一个位置,但教授拒绝了因为人实在是太多了。

一开始,我还雄心壮志地想去旁听其他课程,认为一学期只有三门课也太少了,但真正开始上课了以后,才发现之前想的是多么天真。根据时间安排和课程需要,我最终选了离散数学、操作系统和编程语言:理论和范例(Progrmng Lang:Princpl&Paradigm,我一开始也不太理解是上什么内容,后来发现是学Haskell编程语言)。对于课程的总结,就是难——课上理解难,课后作业也难。

离散数学课对于我来说,是相当轻松的一门,也是唯一一门不需要我额外花心思去理解的课程,因为这门课我在大二的时候已经学过,所以只是再学一遍,它包含了部分离散数学、部分逻辑计算机,以及后期数学归纳法的内容。这位教授不知道是哪国人,口音有点重,如果不是因为我熟知上课内容,否则听起来还是很吃力的,不过结合教授准备的ppt,口音也不是问题了。前期的上课内容非常简单,连线上同学都大胆在评论区吐槽“easy to A”。然而,随着课程内容的逐渐增加,课后作业的难度也相应提高。我发现自己无法再像一开始那样轻松地在一小时内完成作业,而是需要花费数个小时才能完成任务,略微有点磕磕绊绊。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他们所学习的知识范围或许并不像我们那样广泛,但是他们所学的内容一定非常深入,这是因为我在之前上离散数学课程时从未达到过如此高度的逻辑思维深度。

由于本节课的上课时间为晚上6:30至7:50,教授出于对晚间安全和回寝室便利性的考虑,采用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我为了避免注意力不集中,并且现场同学的提问声音也无法清晰地听到,所以还是尽量去上线下课。另外,这个教授真的很可爱,一般都是庐山不见其真面目,因为他一直都穿着一身皮卡丘,戴着口罩,甚至有一次ppt上第一页还写“如果我哪天不穿皮卡丘进教室,那就有大问题了”。由此我因为迟到,不小心撞破他在后面换装星球大战。

操作系统可以说是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门了,因为是真的很难。这位教授是中国教授,所以她的TA全是中国人学生,整个课堂也多数是中国学生。为了组队和了解课程信息,我主动找到中国学生,加了微信,她热心地将我拉入中国学生大群中,让我找到了中国学生大本营,也加入了小组。这个小组除了我以外,其他三个人都是海高的学生,因此他们已经相当融入美国社会,并且都能够流利地使用英语。我们平时为了完成作业经常会在CSE大楼的basement聚在一起讨论。然而,有时他们可能会遇到无法用中文表达的问题,因此只能使用英语进行交流。对于我这样英语相对薄弱的人来说,每次反应都会慢一拍,一开始确实有些尴尬不过,他们也会主动向我提出,我可以随时向他们提问。逐渐我们熟络了起来后,他们也会跟我分享他们的经历,让我认识到他们因为早早地离开父母庇护,会更加地独立自主,更加积极主动地去磨练自己的能力,比如大一直至现在他们都在向国内国外大厂投递简历,不断面试,不断实习,像Google这种大厂还会为大一新生开设培训班帮助他们能更好地实习,同时也认识到国内国工作选拔方式和教育方式是不同的,国内除了代码编写能力外,还会考理论题,但这些他们都没接触过,而国外则是不断地打代码,考的就是实操;他们也会各个网站中海量刷题,锻炼算法逻辑能力,所以明显感受到他们对算法的熟练度更高,查漏补缺能力也会更强,跟他们相处让我更加认识到自己的专业意识是多么浅薄,主动学习和打磨技术是多么重要。

不过,对于操作系统的作业,他们也感到头疼不已。我们需要手动打代码,实现操作系统中进程线程调度、系统调用并支持多道程序设计内存管理系统。其实代码量不大,但是里面的逻辑每次都能让我们想的头痛欲裂,尽管这些知识点都是教授在课堂上讲解的,但课程主要以理解为主,因此每个概念教授都用通俗的方式来表达,这样我们脑中也会浮现整个过程的运行轨迹,但我们仍然需要将理解的模型转化为代码形式,可以说这个过程相当复杂。而且,每周只有三节课,每节课只有五十分钟,时间非常有限。如果在不预习的情况下听课,基本上只能听懂百分之五十到六十的内容,因为有很多学术名词,稍有不慎就会跟不上后面的内容。由此可见,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尤为重要。UCSD有些教学楼里的教师后排会有按录课设备(较老的教学楼可能没有),教授第一节课就有介绍说,UCSD的同学都很喜欢看录播课,所以她会把录播课上传到网站上,供同学课后复习。这一点我觉得非常人性化,录播课画面左边会呈现课件ppt,右边则是跟着教授摆动,这样就不会错过黑板上的笔记,而且画面下方是有字幕的,这样即使我课上没听懂,也能课后看视频补上知识点。可能因为录播课的便捷,并且这门课不需要签到,班级里多数同学选择不来现场上课,甚至到后期,原本坐满的教室只有20个同学到场,不复第一节课的盛况了。

除了录播课,当我们作业遇上瓶颈时,还可以去教授的office hour或者找TA。我去过一次office hour,当时怀着忐忑的心,担心自己的口语不行,会不会说不清楚,等到了办公室,已经有五六个学生排队等在门口,每个人手里都抱着电脑问问题,我听到有些人是问作业内容,有些人问学术问题,还有些人来表达自己想加入教授的科研团队,但每个人我都能感受到他们对学习浓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是去询问作业问题的,虽然中间沟通的时候有点磕磕绊绊,但比我想象中的要轻松很多,教授其实也就和国内老师一样很耐心的替你解答,等出了教学楼,我突然发现其实主动去交流沟通也并不是什么难事。

第三门课就是编程语言:理论和范例,难度适中,不比操作系统的难,也不比离散数学的简单。这门课的教授很飒,一头白金色短发,爱笑,很有活力。她是三门中唯一一个说话没有口音的教授,我上课听起来也比较顺畅一点,再配合她上课示范编写代码,很快就能理解。只不过由于一开始讲的理论基础,再配上各种学术名词和一词多义,导致我听得云里雾里,不过在课后的录播课能很好地辅助我学习,同时由TA上的discussion课也能精确概括教授的上课内容,以及通俗地解释上课较为难理解的地方,因为TA都是上过这门课的本科生或者研究生,他们都经历过这些作业和课程,能从我们的角度出发理解问题。因为UCSD的作业比较难,且平时作业在最终分数的占比和期中期末考一样多,所以学生一般会认真地完成每一次作业,而只要完成了,一定能够熟练掌握相关知识点,因为仅仅听课是无法完成作业的,他们还需要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这也是为什么他们学生对知识点更加印象深刻,并能熟练运用,我认为这是真正地有效学习。

除了上课,我其余时间都是在校园和寝室度过。UCSD的校园从地图上看似很大,甚至包括了一段海滩,但实际我们需要行动的范围并没有很大,除了我上离散数学的discussion课是位于离校园中心最远的教学楼,从图书馆走过去要15分钟。我每天中午在寝室吃完中饭,就会坐trolley到UCSD,很方便,只要坐3站就能直接抵达校园中心,走一会儿就能到图书馆面对的主干道,在这条路上平时会有很多学生举办各种活动,比如社团招募,日本文化祭,动漫展等等,基本在期末周前,天天都会有小摊摆放,还会售卖一些小零食,很有趣。UCSD里我最爱的就是他们的图书馆Geisel Library。图书馆一共有8楼,一楼左边的学习区已经是中国学生的天下了,你能听到的基本都是中文,甚至还能听到有外国人在里面学习中文的声音。图书馆门口的显示屏还会显示每个楼层座位占用情况,帮助大家了解各个楼层情况,我有次问本校学姐她是根据什么计算人数的,她说应该是通过摄像头人头计数,反正感觉还挺高级。我被室友安利,最多就是在7楼坐在落地窗前,一边看着窗外风景和下面攒动的人头,一边复习上课的内容,饿了就能在楼下的小卖部或者不远的Price Center买点零食,很是惬意。我也经常会选择在寝室学习,寝室是在一个公寓里,两室一厅,一共住四个人。我们寝室的氛围很好,因为有一个研究生的姐姐很会烧菜,所以我们每天晚饭都是等姐姐投喂,就像在家里一样几菜一汤,每天都能光盘。我有时因为有晚课,没办法准时回来吃饭,她们都会很贴心的挑出我那一份,晚上我只要热一下就行。姐姐还会做饺子馅,我们在中超买完饺子皮,会一起包饺子、馄饨,作为我们平时的中饭。而且,周末我们偶尔还会早上去海鲜市场买新鲜的海鲜比如海胆、海蟹、各种海鱼等,当天晚上我们就能吃一顿海鲜大餐,随着交际圈扩大,有些闻姐姐厨艺之名而来的同学也会上门,可能七八个人一起吃。也因为这样,我们寝有很强的凝聚力,周中我们会经常汇聚在餐桌一起安静的学习,周末我们会一起到周边游玩或者去更远的城市旅游,甚至期中周都能看到我们奋斗到一两点的身影。

在海外,安全问题也值得注意。因为我一周中有两到三天是晚课,8点才下课,那时天都黑了,坐trolley的人变少,晚上车一般都会有流浪汉,有一次我没看到就坐在一个流浪汉的附近,臭气扑面而来,过了一会儿我实在忍不住,只能换了位置,可能这个举动被他注意到了,他紧跟着坐在我对面,我能感受到他不断想透过我的帽檐与我对视,我当时被吓得不敢动弹,只能假装在看手机,幸好旁边有一对情侣跟我同一站下车,一开门我就紧紧跟着他们,流浪汉这才没跟上。那边有很多这种流浪汉,对他们最佳的处理办法就是不予理睬,不引起他们注意,能避则避。

这次的交流学习让我感受到国外自由的氛围,每个人都很自信,没有任何外在的焦虑,穿衣自由,语言自由,思想自由;感受到他们的友善和温暖,他们会因为喜欢你身上的衣服毫不吝啬地赞美,会因为你有一句他们喜欢的话而主动合照,也会因为你对他们的宠物很感兴趣就跟你攀谈许久,也会一直拉着门把手直到下一个人进门才放手;让我认识到国外的深度学习方式让学生具备更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时间管理能力,让他们主动探索和学习知识,而不仅仅依赖老师的讲解;认识到交流沟通的重要性,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我们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主动沟通交流,就能及时得到帮助和支持,而不是自己埋头苦干却找不到方向;认识到只有积极主动地学习技术,才能够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竞争力,脱颖而出,掌握自己的未来。

 

 

 

 

金月聆

2023年7月